時政要聞
前言: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運用,是人民治理和開發黃河的一項重大探索與實踐,60多年來,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踐行著黃河歲歲安瀾的使命和擔當,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調水調沙、減淤、生態、科技、文旅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綜合效益,作為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和水沙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多泥沙河流綜合治理與開發貢獻了中國方案。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 祝傳鵬)相傳大禹治水,用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的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在三門峽大壩下方,有一塊中流砥柱(砥柱石),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冬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 10 多米;洪水季節,它只露出一個尖,但始終沒被淹沒過。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它傲視狂瀾,剛強無畏,巍然屹立在黃河激流之中,被譽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精神的象征。
如今,三門峽大壩如中流砥柱一般,屹立在黃河之上,守護著黃河歲歲安瀾。
號角丨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三月的春風剛剛融化了黃河上的冰凌,黃河岸邊的小樹漸漸吐出了新芽,當春天的陽光灑滿黃河兩岸,三門峽水利樞紐也隨之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河寧,天下平。”面對曾經的河殤水患,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把治理黃河列入治國理政的重要議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人民治黃進入新階段,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成為可能。
經過充分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考察、比選,多方論證之后,1957年4月三門峽大壩開工建設,1961年基本建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黃河斗水七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三門峽水利樞紐位于含沙量最高的黃河中游河段,控制著黃河流域兩大洪水來源區——黃河中游北干流山陜區間及涇河、北洛河、渭河流域的洪水,對第三個洪水來源區三門峽至花園口間發生的洪水起到錯峰減量的調節作用,成為確保黃河安瀾的重要一環。
自 1960 年投入運用以來,三門峽水利樞紐砥柱中流,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調水調沙、減淤、生態、科技、文旅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綜合效益,始終牢記“確保黃河歲歲安瀾”的天字第一號使命,抵御了6次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戰勝了6次影響黃河下游防洪安全的凌汛,水庫運用方式經過“蓄水攔沙”“滯洪排沙”“蓄清排渾”三個階段,特別是“蓄清排渾”運用方式的成功探索,使庫區泥沙達到年內進、出庫平衡,保持了長期有效庫容,并為黃河小浪底、長江三峽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在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中貢獻“三門峽力量”,為世界河流泥沙治理和水利科技研發開拓“試驗場”,提供“三門峽方案”。
造福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黃河在流經三門峽時留下驚鴻一瞥。得益于三門峽水利樞紐的運用,下游引黃灌區的“中國糧倉”里有了黃河水的“幸福味道”,豫西電網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黃河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三門峽大壩投運以來,黃河下游的引黃灌溉有較大發展,灌溉面積近4000萬畝。庫區豫、晉兩省利用水庫蓄水發展農業灌溉,灌區面積已達100多萬畝。每年利用凌汛和桃汛蓄水,為下游春灌保持了約14億立方米的蓄水量,下游春旱時一般可使河道流量增加300立方米每秒,大大提高了下游引水的保證率,成為下游沿黃地區的可靠水源。
此外,黃河凌汛歷來是威脅黃河下游河道安全的主要災害,新中國成立前,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的事,幾乎年年發生,給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三門峽水利樞紐投入運用后,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黃河下游再未發生過凌汛決口。其間,黃河下游出現的嚴重凌情有6次,三門峽水利樞紐通過控制下泄流量,使黃河下游河道凌汛期避免呈現“武開河”現象,對促進形成“文開河”、保證下游的凌汛安全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統計,由于適時運用三門峽水利樞紐控制下泄流量,類似1951年、1955年因凌汛決口的凌情有6次,每次都避免了決口的危險。在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后,與小浪底水庫共同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生態丨候鳥棲息的天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庇捎谌T峽大壩的緣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庫區正常蓄水時,黃河便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庫區內擁有植物743種、動物867種;庫區濕地有木本植物38種、草本植物560種、浮游植物124種,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和14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鳥類279種,對于調節地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三門峽市的鳥類由過去的175種增加到315種,占河南省鳥類總數的82.5%。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大壩蓄水形成的庫區濕地成為候鳥遷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場所,成千上萬只白天鵝來到這里越冬,造就了黃河上獨具魅力的“天鵝湖”。白天鵝年年如約而至,使冬日蕭瑟的黃河頓顯生機,三門峽由此被譽為“天鵝之城”。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壩泄洪放水,怒濤翻卷,峽谷轟鳴,水花飛濺,彩虹凌空,蔚為壯觀,站在三門峽大壩上即可飽覽“不盡黃河滾滾來”的雄偉氣勢。
時間是衡量價值的最好標尺。從“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到“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乘著“江河戰略”的浩蕩春風,循著黃河兒女治黃初心歷久彌堅,逐夢腳步昂揚鏗鏘,三門峽水利樞紐這顆黃河明珠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必將閃耀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前言: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運用,是人民治理和開發黃河的一項重大探索與實踐,60多年來,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踐行著黃河歲歲安瀾的使命和擔當,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調水調沙、減淤、生態、科技、文旅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綜合效益,作為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和水沙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多泥沙河流綜合治理與開發貢獻了中國方案。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 祝傳鵬)相傳大禹治水,用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的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在三門峽大壩下方,有一塊中流砥柱(砥柱石),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冬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 10 多米;洪水季節,它只露出一個尖,但始終沒被淹沒過。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它傲視狂瀾,剛強無畏,巍然屹立在黃河激流之中,被譽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精神的象征。
如今,三門峽大壩如中流砥柱一般,屹立在黃河之上,守護著黃河歲歲安瀾。
號角丨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三月的春風剛剛融化了黃河上的冰凌,黃河岸邊的小樹漸漸吐出了新芽,當春天的陽光灑滿黃河兩岸,三門峽水利樞紐也隨之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河寧,天下平。”面對曾經的河殤水患,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把治理黃河列入治國理政的重要議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人民治黃進入新階段,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成為可能。
經過充分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考察、比選,多方論證之后,1957年4月三門峽大壩開工建設,1961年基本建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黃河斗水七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三門峽水利樞紐位于含沙量最高的黃河中游河段,控制著黃河流域兩大洪水來源區——黃河中游北干流山陜區間及涇河、北洛河、渭河流域的洪水,對第三個洪水來源區三門峽至花園口間發生的洪水起到錯峰減量的調節作用,成為確保黃河安瀾的重要一環。
自 1960 年投入運用以來,三門峽水利樞紐砥柱中流,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調水調沙、減淤、生態、科技、文旅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綜合效益,始終牢記“確保黃河歲歲安瀾”的天字第一號使命,抵御了6次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戰勝了6次影響黃河下游防洪安全的凌汛,水庫運用方式經過“蓄水攔沙”“滯洪排沙”“蓄清排渾”三個階段,特別是“蓄清排渾”運用方式的成功探索,使庫區泥沙達到年內進、出庫平衡,保持了長期有效庫容,并為黃河小浪底、長江三峽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在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中貢獻“三門峽力量”,為世界河流泥沙治理和水利科技研發開拓“試驗場”,提供“三門峽方案”。
造福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黃河在流經三門峽時留下驚鴻一瞥。得益于三門峽水利樞紐的運用,下游引黃灌區的“中國糧倉”里有了黃河水的“幸福味道”,豫西電網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黃河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三門峽大壩投運以來,黃河下游的引黃灌溉有較大發展,灌溉面積近4000萬畝。庫區豫、晉兩省利用水庫蓄水發展農業灌溉,灌區面積已達100多萬畝。每年利用凌汛和桃汛蓄水,為下游春灌保持了約14億立方米的蓄水量,下游春旱時一般可使河道流量增加300立方米每秒,大大提高了下游引水的保證率,成為下游沿黃地區的可靠水源。
此外,黃河凌汛歷來是威脅黃河下游河道安全的主要災害,新中國成立前,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的事,幾乎年年發生,給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三門峽水利樞紐投入運用后,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黃河下游再未發生過凌汛決口。其間,黃河下游出現的嚴重凌情有6次,三門峽水利樞紐通過控制下泄流量,使黃河下游河道凌汛期避免呈現“武開河”現象,對促進形成“文開河”、保證下游的凌汛安全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統計,由于適時運用三門峽水利樞紐控制下泄流量,類似1951年、1955年因凌汛決口的凌情有6次,每次都避免了決口的危險。在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后,與小浪底水庫共同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生態丨候鳥棲息的天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庇捎谌T峽大壩的緣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庫區正常蓄水時,黃河便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庫區內擁有植物743種、動物867種;庫區濕地有木本植物38種、草本植物560種、浮游植物124種,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和14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鳥類279種,對于調節地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三門峽市的鳥類由過去的175種增加到315種,占河南省鳥類總數的82.5%。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大壩蓄水形成的庫區濕地成為候鳥遷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場所,成千上萬只白天鵝來到這里越冬,造就了黃河上獨具魅力的“天鵝湖”。白天鵝年年如約而至,使冬日蕭瑟的黃河頓顯生機,三門峽由此被譽為“天鵝之城”。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壩泄洪放水,怒濤翻卷,峽谷轟鳴,水花飛濺,彩虹凌空,蔚為壯觀,站在三門峽大壩上即可飽覽“不盡黃河滾滾來”的雄偉氣勢。
時間是衡量價值的最好標尺。從“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到“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乘著“江河戰略”的浩蕩春風,循著黃河兒女治黃初心歷久彌堅,逐夢腳步昂揚鏗鏘,三門峽水利樞紐這顆黃河明珠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必將閃耀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