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倉頡陵里尋味“中華文明點燈人”
更新時間:2023-2-20 19:42:59 來源:大河網
頂端新聞記者 胡瑞
有人把中華漢字的歷史比喻是中華文明發展壯大的萬里長城,而中華漢字的創造者倉頡,就是這座萬里長城的始修者。
2月19日,“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活動采訪團來到濮陽市南樂縣倉頡文化博物館,移步變換中,一起尋味“中華文明點燈人”。
“相傳倉頡是皇帝時代的史官,以結繩記事為主,大事記大結,小事記小結,隨著部落擴張,倉頡已記不清大事小事發生了什么,急需新的記事方法,于是倉頡上觀日月星辰,下看萬物形態,發明了我們最古老的象形字,開啟了中華文化新篇章……”在倉頡文化博物館講解員龐新剛的生動講述下,一眾人員首先來到了倉頡廟。
據介紹,倉頡廟建筑依次為朝天門、仰圣門、萬古一人殿、六書殿、藏甲樓、玄門、東西廂房,均為仿明代建筑風格。
此外,廟區之外是倉頡陵,在倉頡墓前可以看到,墓碑造型奇特,酷似一“人”字立在墓前。墓碑高約5米,墓冢呈圓形,1米多高的墓裙將墓冢圍護起來。
繞過陵墓,后面是倉頡造字臺,名為“倉亭”。亭內有“靈龜負書碑”,刻有倉頡初創的二十八個字及其釋文,揭示倉頡造字泄天地造化之密,所以,倉亭也稱“啟密亭”。
“倉頡創造了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敬仰和贊譽,千百年來善男信女、文人墨客紛紛前來祭拜倉頡,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實物資料,”龐新剛流露真情地表示,如果沒有倉頡造字,就沒有咱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倉頡是中華文明的點燈人。
據了解,南樂倉頡文化博物館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地上倉頡的廟宇和陵墓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地下是仰韶、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是中華五千年之根基。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特色文化基地”。2016年10月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19年10月“史官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