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大河網訊 面粉本是家庭里的常見食材,在工藝匠人手中,卻可以變成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面塑。
手里捏著一根竹簽,紅、黑、白、黃等各色面團在十指間經過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玉兔”形象便在手藝人宋展克手中誕生,精致手工面塑“塑”出的濃濃年味撲面而來。
“這個作品叫吉祥兔,寓意著吉祥美好,2023年是兔年,所以我就想著制作一個新年玉兔的形象,祝大家兔年吉祥、福氣多多。”宋展克拿著剛完成的“玉兔”介紹說。
從面粉到藝術作品,巧手捏出世間百態
“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在洛陽市老城區老集的一間工作室內,從面粉到藝術的傳奇,每天都在上演。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宋展克說。“這樣制作出來的成品保存時間更長久,可以存放10年、20年,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秋奇妙游》開篇中,僅僅幾秒鐘的鏡頭,一組組充滿靈氣的面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頭戴金冠、腳踩云履的孫悟空,金剛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仕女……每一尊面塑,一顰一笑、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面塑制作中最難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動全看面部細節,我在開始創作時經常會從各種渠道觀察人物神態。”宋展克說。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藝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會被運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個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爭一比一還原,“木頭銜接用的都是榫卯結構,越小的物品越難制作”。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內,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現傳統的福、祿、壽、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國漫大圣、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游戲手辦、情侶小像等,更有抗疫醫務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網的唐宮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愛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劇等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許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過數十載的朝夕相處和研究,宋展克認為,面塑已成為自己認知社會、思考當下的載體。
在創新中傳承,讓更多人愛上面塑
宋展克是“宋氏面塑”的第四代傳承人,“小時候每天看著爺爺捏面人,耳濡目染,12歲就開始學習面塑了。”
16歲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學習進修面塑技藝。2014年回到家鄉洛陽潛心研究面塑技藝,并開班授徒。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已是有20年技藝積累的“老手藝人”了。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評為洛陽市宋氏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愛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鐘的事,但傳承卻是一輩子的事。”宋展克說。
“對于面塑,我與我的祖輩、父輩不同。不僅專注技法傳承,還喜歡不斷嘗試創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情感。”宋展克說。
“在我看來,傳統的工藝與最前沿的時尚之間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宋展克認為,一份篤定的熱愛,一種大膽的創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這兩者的距離。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老手藝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創新,他和許多非遺傳承人一樣,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宋展克介紹,通過短視頻發布面塑制作過程,自己收獲了不少粉絲,天南海北的人都會在網絡上與他進行探討,在私信來往中,也時常會收到定制面塑的詢單。憑著精湛的手藝,他擁有了不少徒弟,一直在為宋氏面塑的傳承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面塑。
“如今中國風、國潮范兒逐漸成為主流審美,年輕人也開始關注和探索非遺文化。”在宋展克看來,非遺傳承不單單是非遺傳承人的任務,每一位非遺愛好者都可以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人。(張家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大河網訊 面粉本是家庭里的常見食材,在工藝匠人手中,卻可以變成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面塑。
手里捏著一根竹簽,紅、黑、白、黃等各色面團在十指間經過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玉兔”形象便在手藝人宋展克手中誕生,精致手工面塑“塑”出的濃濃年味撲面而來。
“這個作品叫吉祥兔,寓意著吉祥美好,2023年是兔年,所以我就想著制作一個新年玉兔的形象,祝大家兔年吉祥、福氣多多。”宋展克拿著剛完成的“玉兔”介紹說。
從面粉到藝術作品,巧手捏出世間百態
“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在洛陽市老城區老集的一間工作室內,從面粉到藝術的傳奇,每天都在上演。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宋展克說。“這樣制作出來的成品保存時間更長久,可以存放10年、20年,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秋奇妙游》開篇中,僅僅幾秒鐘的鏡頭,一組組充滿靈氣的面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頭戴金冠、腳踩云履的孫悟空,金剛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仕女……每一尊面塑,一顰一笑、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面塑制作中最難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動全看面部細節,我在開始創作時經常會從各種渠道觀察人物神態。”宋展克說。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藝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會被運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個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爭一比一還原,“木頭銜接用的都是榫卯結構,越小的物品越難制作”。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內,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現傳統的福、祿、壽、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國漫大圣、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游戲手辦、情侶小像等,更有抗疫醫務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網的唐宮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愛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劇等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許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過數十載的朝夕相處和研究,宋展克認為,面塑已成為自己認知社會、思考當下的載體。
在創新中傳承,讓更多人愛上面塑
宋展克是“宋氏面塑”的第四代傳承人,“小時候每天看著爺爺捏面人,耳濡目染,12歲就開始學習面塑了。”
16歲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學習進修面塑技藝。2014年回到家鄉洛陽潛心研究面塑技藝,并開班授徒。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已是有20年技藝積累的“老手藝人”了。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評為洛陽市宋氏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愛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鐘的事,但傳承卻是一輩子的事。”宋展克說。
“對于面塑,我與我的祖輩、父輩不同。不僅專注技法傳承,還喜歡不斷嘗試創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情感。”宋展克說。
“在我看來,傳統的工藝與最前沿的時尚之間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宋展克認為,一份篤定的熱愛,一種大膽的創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這兩者的距離。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老手藝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創新,他和許多非遺傳承人一樣,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宋展克介紹,通過短視頻發布面塑制作過程,自己收獲了不少粉絲,天南海北的人都會在網絡上與他進行探討,在私信來往中,也時常會收到定制面塑的詢單。憑著精湛的手藝,他擁有了不少徒弟,一直在為宋氏面塑的傳承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面塑。
“如今中國風、國潮范兒逐漸成為主流審美,年輕人也開始關注和探索非遺文化。”在宋展克看來,非遺傳承不單單是非遺傳承人的任務,每一位非遺愛好者都可以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人。(張家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