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河南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談”,邀請社科界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會、講道理。大河網陸續推出,以饗讀者。
策劃包括九個專題,今天推出專題九“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現代化河南建設”第二篇: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海杰的文章《以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充分證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二十大報告再次發出了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最強音,為新時代民營企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民營企業的結構性改革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民營企業加快自身的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活力和創造力,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河南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在助推“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調查顯示,河南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動能偏弱,關鍵性新要素偏少,整體競爭力不強,規模普遍偏小,產業結構較為落后,空間聚集度偏低。為此,需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助力“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
一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家族制企業,以明晰產權為核心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和治理結構創新,構建責權利明晰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建立治理結構合理、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治理結構。鼓勵民營企業制定規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制度,明確各自職權及議事規則。鼓勵民營企業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規范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科學規范的勞動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推動質量、品牌、財務、營銷等精細化管理。探索在內部治理結構中充分發揮中共黨組織對企業的領導作用,重視發揮公司律師和法律顧問的作用。
二是優化能力結構。整合企業的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化民營企業的能力結構。建立企業家科技創新咨詢座談會議制度,制定鼓勵企業研發的重點領域指導目錄,支持中央企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提升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借助數字技術、價值共創和跨界融合,提升民營企業的數字機會識別能力、數字化能力和數字協同能力,驅動民營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民營企業的金融素養,鼓勵民營企業探索創新資本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強化數據意識和連接意識,通過數據管理、分析和挖掘,利用數字化多媒體渠道,實現營銷精準化,積極嘗試創新營銷模式。
三是優化要素結構。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體系。省市協同,圍繞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以打造國家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體系為重點,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重大技術創新的孵化和承載平臺。省級支持各市對標沿海發達地區,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制定出臺最優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政策,全面提升河南省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縣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提升對回鄉、返鄉創業人才的吸引力。強化省級金融大數據平臺服務功能,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持續推動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緩解。改革創新財政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機制,最大限度激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自主加大研發投入。省市制定出臺支持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的優惠政策,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為創新發展提供融資支撐。
四是優化產品結構。民營企業要通過數智化轉型平臺與消費者進行及時、深度的雙向交互,借助數字技術,探索眾包、眾籌等模式,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產品研發設計,精準快速地把握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適時調整優化產品研發方向和產品線,合理設計市場型產品、利潤型產品和形象型產品的功能結構,在引導民營企業回歸主業主責中,動態優化產品線的寬度、長度和深度,提升產品的整體市場競爭力。借助“三個一批”、“萬人助萬企”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活動,引導高成長型企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引導成熟型企業另辟蹊徑尋找細分賽道的增量機會、通過產品創新打造差異化。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加快產品迭代、品類創造,打造一批帶動產業升級的新產品,進入產業鏈的中高端、價值鏈的關鍵環。深化地企合作和央企間的合作,整合區域產品零部件企業,搭建從設計、材料、工程試驗的產品開發流程,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加工+配套+服務”鏈條完整的產品生態系統。
五是優化規模結構。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等措施培育壯大頭部企業和產業鏈核心企業,強化“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民營企業梯次培育,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和“瞪羚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民營企業梯隊,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創新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發揮政府引導、協調作用,積極圍繞“鏈主”補鏈強鏈延鏈,打造需求對接、業務關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的企業集群,發揮企業集聚最大效應。
六是優化產業結構。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創新強鏈、數字融鏈、轉型延鏈、多元穩鏈、招商補鏈、生態暢鏈“六大行動”機遇,堅持“項目為王”,支持處于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通過新技術嫁接、新模式導入、新業態培育、新場景布局等開拓新賽道,實現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產業聯動發展與協同升級新格局。推動材料、裝備、汽車、食品、現代農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實施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實現迭代升級。推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功能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借助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掐尖領跑。推動新一代通訊、未來網絡、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前瞻布局,通過在部分前沿領域實現非對稱性趕超,實現破冰引領。
七是優化空間結構。提升民營企業空間集聚度,推動區域協同,優化市本級、縣域以及鄉村民營企業空間結構,推動中心城區“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借助金融創新、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服務優化等政策措施,通過優化產業生態、搭建產業平臺、培育產業項目、壯大產業主體,推動區域融合、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助力縣域民營企業以特色化、綠色化、數字化、鏈式化使民營企業發展為“成高原”的主體。借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資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區民營企業集聚,通過創新力、吸引力、控制力和聚集度的提升,以“大”和“強”使民營企業成為“起高峰”的主體。
(作者:王海杰,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姜秋霞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河南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談”,邀請社科界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會、講道理。大河網陸續推出,以饗讀者。
策劃包括九個專題,今天推出專題九“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現代化河南建設”第二篇: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海杰的文章《以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充分證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二十大報告再次發出了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最強音,為新時代民營企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民營企業的結構性改革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民營企業加快自身的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活力和創造力,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河南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在助推“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調查顯示,河南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動能偏弱,關鍵性新要素偏少,整體競爭力不強,規模普遍偏小,產業結構較為落后,空間聚集度偏低。為此,需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助力“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
一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家族制企業,以明晰產權為核心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和治理結構創新,構建責權利明晰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建立治理結構合理、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治理結構。鼓勵民營企業制定規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制度,明確各自職權及議事規則。鼓勵民營企業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規范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科學規范的勞動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推動質量、品牌、財務、營銷等精細化管理。探索在內部治理結構中充分發揮中共黨組織對企業的領導作用,重視發揮公司律師和法律顧問的作用。
二是優化能力結構。整合企業的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化民營企業的能力結構。建立企業家科技創新咨詢座談會議制度,制定鼓勵企業研發的重點領域指導目錄,支持中央企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提升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借助數字技術、價值共創和跨界融合,提升民營企業的數字機會識別能力、數字化能力和數字協同能力,驅動民營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民營企業的金融素養,鼓勵民營企業探索創新資本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強化數據意識和連接意識,通過數據管理、分析和挖掘,利用數字化多媒體渠道,實現營銷精準化,積極嘗試創新營銷模式。
三是優化要素結構。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體系。省市協同,圍繞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以打造國家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體系為重點,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重大技術創新的孵化和承載平臺。省級支持各市對標沿海發達地區,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制定出臺最優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政策,全面提升河南省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縣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提升對回鄉、返鄉創業人才的吸引力。強化省級金融大數據平臺服務功能,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持續推動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緩解。改革創新財政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機制,最大限度激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自主加大研發投入。省市制定出臺支持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的優惠政策,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為創新發展提供融資支撐。
四是優化產品結構。民營企業要通過數智化轉型平臺與消費者進行及時、深度的雙向交互,借助數字技術,探索眾包、眾籌等模式,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產品研發設計,精準快速地把握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適時調整優化產品研發方向和產品線,合理設計市場型產品、利潤型產品和形象型產品的功能結構,在引導民營企業回歸主業主責中,動態優化產品線的寬度、長度和深度,提升產品的整體市場競爭力。借助“三個一批”、“萬人助萬企”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活動,引導高成長型企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引導成熟型企業另辟蹊徑尋找細分賽道的增量機會、通過產品創新打造差異化。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加快產品迭代、品類創造,打造一批帶動產業升級的新產品,進入產業鏈的中高端、價值鏈的關鍵環。深化地企合作和央企間的合作,整合區域產品零部件企業,搭建從設計、材料、工程試驗的產品開發流程,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加工+配套+服務”鏈條完整的產品生態系統。
五是優化規模結構。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等措施培育壯大頭部企業和產業鏈核心企業,強化“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民營企業梯次培育,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和“瞪羚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民營企業梯隊,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創新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發揮政府引導、協調作用,積極圍繞“鏈主”補鏈強鏈延鏈,打造需求對接、業務關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的企業集群,發揮企業集聚最大效應。
六是優化產業結構。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創新強鏈、數字融鏈、轉型延鏈、多元穩鏈、招商補鏈、生態暢鏈“六大行動”機遇,堅持“項目為王”,支持處于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通過新技術嫁接、新模式導入、新業態培育、新場景布局等開拓新賽道,實現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產業聯動發展與協同升級新格局。推動材料、裝備、汽車、食品、現代農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實施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實現迭代升級。推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功能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借助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掐尖領跑。推動新一代通訊、未來網絡、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前瞻布局,通過在部分前沿領域實現非對稱性趕超,實現破冰引領。
七是優化空間結構。提升民營企業空間集聚度,推動區域協同,優化市本級、縣域以及鄉村民營企業空間結構,推動中心城區“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借助金融創新、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服務優化等政策措施,通過優化產業生態、搭建產業平臺、培育產業項目、壯大產業主體,推動區域融合、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助力縣域民營企業以特色化、綠色化、數字化、鏈式化使民營企業發展為“成高原”的主體。借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資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區民營企業集聚,通過創新力、吸引力、控制力和聚集度的提升,以“大”和“強”使民營企業成為“起高峰”的主體。
。ㄗ髡撸和鹾=,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姜秋霞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