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2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和平,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也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不朽軍魂穿越時空,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人。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我們重訪這些“最可愛的人”,銘記英雄烈士不朽功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奮力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雷保森獲得的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烈士紀念日前夕,新鄉市陵園小學開展英烈故事進校園活動。受訪者供圖
沁陽市西萬鎮留莊村的黨員們在戰斗英雄李文彥烈士文化廣場,舉行主題黨日活動。楊帆 攝
創新形式講好英雄故事
河南日報記者 周曉荷
“還記得兩年前,也是10月24日,吳志洲烈士雕像在這里落成,新鄉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現役和退役軍人代表紛紛來到現場,深切緬懷這位在戰場上攻如尖刀、守如磐石的英雄。”10月24日,站在新鄉籍烈士吳志洲的雕像前,新鄉市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劉顏銘動情地說。
吳志洲,1925年5月出生,新鄉原陽縣人,1947年3月入伍,屢立戰功。1951年,抗美援朝戰場上,吳志洲所在360團3連奉命守備三八線附近都坪里以西503.9高地,阻擊北犯之敵;他和五班的同志們作為機動力量,接到任務便撲向敵人,連續打退敵人進攻,解除了敵人對主陣地的威脅,又連續收復2個小高地。
在4個晝夜的激烈戰斗中,吳志洲受傷不下火線,多次向敵人發起進攻,斃傷敵人50余名。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吳志洲“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記特等功;同年,他被選為志愿軍英模代表回國參加國慶觀禮。1952年6月,吳志洲在朝鮮禮成江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
這兩年,新鄉市烈士陵園通過多種方式講好烈士故事:開展“講述紅色故事追尋先烈足跡”主題活動,由紅領巾講解員講述英烈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與陵園小學、工人街小學、牧野區消防救援大隊等單位攜手共建,定期走進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宣講;組織“代祭”活動,代替親屬為每位烈士擦拭墓碑、敬獻鮮花……
“我們的家鄉新鄉,也是烈士吳志洲、肖思遠的故鄉,同學們,是不是覺得特別光榮?他們是我們的榜樣!”國慶節前,新鄉市烈士陵園宣講員李嘉雯走進陵園小學,為孩子們講述英雄故事。她說:“我要把對英雄的緬懷和尊崇落實到行動中,把英雄的故事講到孩子們的心坎兒上。”
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河南日報記者 徐東坡
在開封市杞縣水東烈士陵園,中央大道西側矗立著一座六角六柱紀念碑亭,亭內安置著一塊三角尖頂碑石,亭楣上有三個大字——祥明亭。
“這是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也是杞縣水東烈士陵園內唯一的志愿軍烈士紀念碑亭。倪祥明烈士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是杞縣人民的驕傲。”10月24日,杞縣水東烈士陵園副主任范東明動情地說。
倪祥明1925年出生在杞縣泥溝鄉聶寨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兒時父母早逝,由姐姐撫養長大,舊中國的苦難生活讓他對新中國無比熱愛。1949年倪祥明參加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成為第39軍115師343團3營的一名副班長。1952年7月22日,在朝鮮黃海北道漣川郡“老禿山”戰斗中,倪祥明與戰友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在固守陣地洞口時,倪祥明為了不讓敵人接近洞口,縱身一躍,拿著最后一顆手榴彈撲向敵人,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7歲。
為紀念倪祥明烈士,杞縣人民政府1954年在杞縣城隍廟內建成一座紀念碑亭,1987年將其遷入水東烈士陵園。
英雄的壯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每年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杞縣中小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都會組織人員來到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祭奠,表達緬懷之情。
“遷入水東烈士陵園后,碑亭有了專門人員維護,更重要的是還有專業講解人員宣講英烈事跡。”范東明說,他和同事們根據文史研究部門的歷史資料,將倪祥明的故事進行整理,形成了7000多字的講解詞。
杞縣水東烈士陵園主任劉鵬介紹,為宣傳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陵園專門建設了英烈紀念館,建筑面積達21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今年年底有望投用。
“屆時我們將征集更多與英烈有關的實物、文圖等,豐富歷史資料,同時運用音頻、視頻、VR等新媒體技術,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劉鵬說。
紅色基因代代傳
河南日報記者 周青莎
10月24日,記者撥通上蔡縣婦聯主席雷紅梅的電話時,她正在趕往鄉下督導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甩掉貧困帽不容易,我們要守好脫貧攻堅成果,讓群眾的生活更上一層樓。”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的聲音。
雷紅梅是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雷保森的小女兒。
1951年,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雷保森帶領全班堅守七峰山陣地,擊毀敵坦克11輛、吉普車1輛,全班無一傷亡,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步兵反坦克戰績的最高紀錄。雷保森被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所在班被命名為“反坦克英雄班”。在之后的阻擊戰中,敵人火力兇猛,戰友們一個個倒下,身負重傷的雷保森掩護戰友滑下山坡后,自己也跳下懸崖。幸運的是,他被朝鮮老鄉救起,得以生還。
回國后,雷保森隱藏功績,幾經輾轉回到家鄉,默默地在基層招待所當服務員,直到部隊登報尋人,人們才知道他竟然是戰斗英雄。
上世紀60年代,雷保森從部隊離休后,在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的同時,深入鄉鎮、學校、部隊,作了800多場國防教育演講。2009年,86歲的老英雄與世長辭時,腿里還殘留著彈片。
“父親從不以功臣自居,他經常教育我們要珍視英雄后人這個比金子還寶貴的榮譽,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雷紅梅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一名兼職輔導員和宣講員,為更多人講述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故事,激勵大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談到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雷紅梅心潮澎湃,干勁十足。“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作為志愿軍戰士的后人,我要帶領身邊的女性為建設好家鄉出把力,告慰父親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薪火相傳家國情
河南日報記者 劉海濤 王綠揚
“咱村的大學生邵兆林當兵了,戴著大紅花,光榮得很!”不久前,一則信息“引爆”沁陽市西萬鎮留莊村的微信群,引得眾多村民紛紛點贊。10月23日,該村老黨員邵玉鳳對記者說:“在烈士精神感召下,我們村一直有報效祖國、入伍光榮的傳統。70年來,村里干部群眾踴躍送子參軍,全村先后有128人入伍。”
留莊村是“二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李文彥烈士的故鄉。1951年,李文彥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為掩護戰友,他抱著炸藥包跳入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5歲。朝鮮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抗美援朝英雄,把烈士犧牲的山頭改名“文彥山”。
烽煙早已消散,但記憶不會沖淡。留莊村為李文彥烈士修建了紀念館,村民還出資建設了以烈士事跡為主題的留莊村紅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節、建軍節、烈士紀念日,村里都要組織黨員干部和青年民兵舉行紀念活動。
如今,在留莊村剛建成的烈士文化廣場上,矗立著李文彥烈士雕像。這座雕像凝聚了全村人的心血,邵玉鳳說:“在我們村,李文彥烈士的英勇事跡家家戶戶耳熟能詳。一聽說要為烈士修建雕像,村里從老人到小孩都踴躍捐款。有的小朋友還專門捐出了壓歲錢,說自己將來也要當兵,保家衛國。”
塑的是忠魂,立的是豐碑。今年8月1日,留莊村成立了由退役軍人和民兵組成的“李文彥應急突擊隊”,隊員們在烈士雕像前進行了宣誓。“我們會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烈士精神,對黨忠誠、竭誠為民、踏實工作,以守護人民安寧為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突擊隊隊長張大光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2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和平,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也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不朽軍魂穿越時空,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人。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我們重訪這些“最可愛的人”,銘記英雄烈士不朽功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奮力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雷保森獲得的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烈士紀念日前夕,新鄉市陵園小學開展英烈故事進校園活動。受訪者供圖
沁陽市西萬鎮留莊村的黨員們在戰斗英雄李文彥烈士文化廣場,舉行主題黨日活動。楊帆 攝
創新形式講好英雄故事
河南日報記者 周曉荷
“還記得兩年前,也是10月24日,吳志洲烈士雕像在這里落成,新鄉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現役和退役軍人代表紛紛來到現場,深切緬懷這位在戰場上攻如尖刀、守如磐石的英雄。”10月24日,站在新鄉籍烈士吳志洲的雕像前,新鄉市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劉顏銘動情地說。
吳志洲,1925年5月出生,新鄉原陽縣人,1947年3月入伍,屢立戰功。1951年,抗美援朝戰場上,吳志洲所在360團3連奉命守備三八線附近都坪里以西503.9高地,阻擊北犯之敵;他和五班的同志們作為機動力量,接到任務便撲向敵人,連續打退敵人進攻,解除了敵人對主陣地的威脅,又連續收復2個小高地。
在4個晝夜的激烈戰斗中,吳志洲受傷不下火線,多次向敵人發起進攻,斃傷敵人50余名。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吳志洲“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記特等功;同年,他被選為志愿軍英模代表回國參加國慶觀禮。1952年6月,吳志洲在朝鮮禮成江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
這兩年,新鄉市烈士陵園通過多種方式講好烈士故事:開展“講述紅色故事追尋先烈足跡”主題活動,由紅領巾講解員講述英烈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與陵園小學、工人街小學、牧野區消防救援大隊等單位攜手共建,定期走進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宣講;組織“代祭”活動,代替親屬為每位烈士擦拭墓碑、敬獻鮮花……
“我們的家鄉新鄉,也是烈士吳志洲、肖思遠的故鄉,同學們,是不是覺得特別光榮?他們是我們的榜樣!”國慶節前,新鄉市烈士陵園宣講員李嘉雯走進陵園小學,為孩子們講述英雄故事。她說:“我要把對英雄的緬懷和尊崇落實到行動中,把英雄的故事講到孩子們的心坎兒上。”
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河南日報記者 徐東坡
在開封市杞縣水東烈士陵園,中央大道西側矗立著一座六角六柱紀念碑亭,亭內安置著一塊三角尖頂碑石,亭楣上有三個大字——祥明亭。
“這是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也是杞縣水東烈士陵園內唯一的志愿軍烈士紀念碑亭。倪祥明烈士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是杞縣人民的驕傲。”10月24日,杞縣水東烈士陵園副主任范東明動情地說。
倪祥明1925年出生在杞縣泥溝鄉聶寨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兒時父母早逝,由姐姐撫養長大,舊中國的苦難生活讓他對新中國無比熱愛。1949年倪祥明參加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成為第39軍115師343團3營的一名副班長。1952年7月22日,在朝鮮黃海北道漣川郡“老禿山”戰斗中,倪祥明與戰友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在固守陣地洞口時,倪祥明為了不讓敵人接近洞口,縱身一躍,拿著最后一顆手榴彈撲向敵人,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7歲。
為紀念倪祥明烈士,杞縣人民政府1954年在杞縣城隍廟內建成一座紀念碑亭,1987年將其遷入水東烈士陵園。
英雄的壯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每年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杞縣中小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都會組織人員來到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祭奠,表達緬懷之情。
“遷入水東烈士陵園后,碑亭有了專門人員維護,更重要的是還有專業講解人員宣講英烈事跡。”范東明說,他和同事們根據文史研究部門的歷史資料,將倪祥明的故事進行整理,形成了7000多字的講解詞。
杞縣水東烈士陵園主任劉鵬介紹,為宣傳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陵園專門建設了英烈紀念館,建筑面積達21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今年年底有望投用。
“屆時我們將征集更多與英烈有關的實物、文圖等,豐富歷史資料,同時運用音頻、視頻、VR等新媒體技術,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劉鵬說。
紅色基因代代傳
河南日報記者 周青莎
10月24日,記者撥通上蔡縣婦聯主席雷紅梅的電話時,她正在趕往鄉下督導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甩掉貧困帽不容易,我們要守好脫貧攻堅成果,讓群眾的生活更上一層樓。”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的聲音。
雷紅梅是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雷保森的小女兒。
1951年,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雷保森帶領全班堅守七峰山陣地,擊毀敵坦克11輛、吉普車1輛,全班無一傷亡,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步兵反坦克戰績的最高紀錄。雷保森被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所在班被命名為“反坦克英雄班”。在之后的阻擊戰中,敵人火力兇猛,戰友們一個個倒下,身負重傷的雷保森掩護戰友滑下山坡后,自己也跳下懸崖。幸運的是,他被朝鮮老鄉救起,得以生還。
回國后,雷保森隱藏功績,幾經輾轉回到家鄉,默默地在基層招待所當服務員,直到部隊登報尋人,人們才知道他竟然是戰斗英雄。
上世紀60年代,雷保森從部隊離休后,在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的同時,深入鄉鎮、學校、部隊,作了800多場國防教育演講。2009年,86歲的老英雄與世長辭時,腿里還殘留著彈片。
“父親從不以功臣自居,他經常教育我們要珍視英雄后人這個比金子還寶貴的榮譽,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雷紅梅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一名兼職輔導員和宣講員,為更多人講述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故事,激勵大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談到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雷紅梅心潮澎湃,干勁十足。“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作為志愿軍戰士的后人,我要帶領身邊的女性為建設好家鄉出把力,告慰父親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薪火相傳家國情
河南日報記者 劉海濤 王綠揚
“咱村的大學生邵兆林當兵了,戴著大紅花,光榮得很!”不久前,一則信息“引爆”沁陽市西萬鎮留莊村的微信群,引得眾多村民紛紛點贊。10月23日,該村老黨員邵玉鳳對記者說:“在烈士精神感召下,我們村一直有報效祖國、入伍光榮的傳統。70年來,村里干部群眾踴躍送子參軍,全村先后有128人入伍。”
留莊村是“二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李文彥烈士的故鄉。1951年,李文彥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為掩護戰友,他抱著炸藥包跳入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5歲。朝鮮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抗美援朝英雄,把烈士犧牲的山頭改名“文彥山”。
烽煙早已消散,但記憶不會沖淡。留莊村為李文彥烈士修建了紀念館,村民還出資建設了以烈士事跡為主題的留莊村紅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節、建軍節、烈士紀念日,村里都要組織黨員干部和青年民兵舉行紀念活動。
如今,在留莊村剛建成的烈士文化廣場上,矗立著李文彥烈士雕像。這座雕像凝聚了全村人的心血,邵玉鳳說:“在我們村,李文彥烈士的英勇事跡家家戶戶耳熟能詳。一聽說要為烈士修建雕像,村里從老人到小孩都踴躍捐款。有的小朋友還專門捐出了壓歲錢,說自己將來也要當兵,保家衛國。”
塑的是忠魂,立的是豐碑。今年8月1日,留莊村成立了由退役軍人和民兵組成的“李文彥應急突擊隊”,隊員們在烈士雕像前進行了宣誓。“我們會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烈士精神,對黨忠誠、竭誠為民、踏實工作,以守護人民安寧為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突擊隊隊長張大光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