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以前在送快遞空檔沒地方休息,遇到惡劣天氣很不方便,有時候連喝口水、避個雨、充個電都難,現在有了‘紅色家園’,可解決大問題了!”近日,順豐速運快遞員王震感嘆。
“紅色家園”的出現,是馬村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抓實新興領域黨建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馬村區堅持黨建引領,聚力“兩個覆蓋”,充分發揮“兩個作用”,切實增強新興領域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新興領域發展與基層治理互融互促、共興共贏。
打造“紅色家園”
關愛暖“新”
馬村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環衛港灣等場所,整合服務資源,建設“暖心驛站”“愛心驛站”等“紅色家園”32處,發布“暖心”驛站地圖,讓快遞小哥、外賣騎手、貨運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針對新就業群體工作在網上、奔波在路上、工作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充分等情況,馬村區深入開展“組工干部走一線”活動,與他們交朋友,面對面交流溝通,發放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問卷調查363份,組織召開行業部門、新業態公司、新就業群體座談會19場,跟人跟車體驗式調研14次,分析掌握新就業群體最關切、反映最多的問題需求,制定針對性更強、時效性更高的關心關愛措施,不定期組織人社、衛健、司法、工青婦等單位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勞動維權、心理咨詢、政策解讀等服務,開展“黨群相約、親青課堂”暑期關愛行動,累計解決新就業群體心理壓力大、子女暑期看護難等困難問題89個。
針對快遞外賣員群體,馬村街道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組織、有陣地、臨街區等優勢,打造開放式快遞外賣小哥“紅色家園”,簽署“小哥公約”49份,設置“微心愿”墻,精準對接快遞外賣員群體需求,量身定制關愛禮包,打造“標準化+個性化”服務清單,社區黨組織累計收集、領辦、圓夢“微心愿”56個;同時,設立紅色商戶街區,開展快遞外賣員憑紅色積分進店消費打折活動。針對貨車司機群體,馮營街道依托駿通物流園區,建設貨車司機“紅色家園”,成立“車輪上”流動黨支部,開展給貨車司機寫一封信、進行一次政治家訪、贈送一個禮包、組織一次走訪慰問等系列關愛活動;組建“貨車司機群體法律援助服務團”,為貨車司機提供公益普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幫助解決停車位不足、貨運通道不暢等難題,累計開展關心關愛活動332人次,服務貨車司乘人員620余人次,提供咨詢服務130余人次,發放交通安全宣傳資料1000余份。
織密“紅色網絡”
組織連“新”
馬村區立足新就業群體特點,開展新興領域黨建攻堅行動,實施組織賦能、暖心關愛、教育提質等3項活動,傳遞黨組織溫暖,提升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質效。堅持條塊聯動、分類施策,集中力量對全區有實體、有人員、有業務活動的新就業群體組織進行地毯式排查,進行臺賬化動態管理,做到底清數明,夯實新就業群體黨建基礎。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員”活動,全面排查從業人員中的流動黨員、隱形黨員,引導流動黨員轉入黨組織關系,通過單獨建、聯合建、兜底建等方式,推進黨組織應建盡建;對暫不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企業,精準選派黨建指導員,推動實現“兩個覆蓋”。出臺《馬村區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八條措施》,細化權益維護、就業創業、困難幫扶等服務舉措,送出政策禮包,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網絡平臺從業群體,以焦作市鴻運電商直播小鎮為載體,發揮集聚效應,成立中共焦作市鴻運電商直播小鎮支部委員會,傳遞正能量、紅動力,帶動入駐直播電商企業14家,引領直播青年群體139人。采取“黨員+龍頭+新手”模式,組織黨員先鋒、龍頭企業提供現場教學,利用黨員直播間進行傳統電商、坐播培訓,在選品區進行走播帶貨演練,孵化出創業團隊20支,培訓創業人員60余名,幫助10余名脫貧戶居家寶媽找到就業方向,帶動群眾就業創業,有效催生共富效應。
爭做“紅色先鋒”
治理融“新”
“我們送外賣的,每天跑的地方多,接觸的人也多,發現哪個小區(樓院)有安全隱患,隨手拍下來發給社區,還能領取積分兌換生活物品。”待王街道外賣員王順義邊翻看手機記錄邊說。馬村區注重發揮快遞員、外賣員、貨運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機動靈活、服務范圍廣、群眾接觸多的優勢,開展“亮身份·當先鋒”“隨手拍·順手做”等系列活動,引導新就業群體擔任“平安宣傳員”“隱患預警員”“志愿服務員”“反詐騙宣傳員”等,發揮“移動探頭”作用,將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融入城市基層治理大局。
演馬街道開展新興領域“初心”行動,發動黨員貨車司機亮身份、亮標識、亮承諾,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偷盜車輛燃油、車輛檢測“黃牛”辦理、強硬執法等行為;針對新興領域實際,研究制訂主題教育專項方案,實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聯學聯建活動,提升集中學習效果,定期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萬方鋁業、健康元等企業開展“黨員品牌工程”“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在黨員中倡樹敢于擔當、奉獻在先的作風,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氛圍。
記者 杜挺勇 通訊員 牛靖怡
總值班:李相宜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張曉青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以前在送快遞空檔沒地方休息,遇到惡劣天氣很不方便,有時候連喝口水、避個雨、充個電都難,現在有了‘紅色家園’,可解決大問題了!”近日,順豐速運快遞員王震感嘆。
“紅色家園”的出現,是馬村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抓實新興領域黨建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馬村區堅持黨建引領,聚力“兩個覆蓋”,充分發揮“兩個作用”,切實增強新興領域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新興領域發展與基層治理互融互促、共興共贏。
打造“紅色家園”
關愛暖“新”
馬村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環衛港灣等場所,整合服務資源,建設“暖心驛站”“愛心驛站”等“紅色家園”32處,發布“暖心”驛站地圖,讓快遞小哥、外賣騎手、貨運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針對新就業群體工作在網上、奔波在路上、工作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充分等情況,馬村區深入開展“組工干部走一線”活動,與他們交朋友,面對面交流溝通,發放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問卷調查363份,組織召開行業部門、新業態公司、新就業群體座談會19場,跟人跟車體驗式調研14次,分析掌握新就業群體最關切、反映最多的問題需求,制定針對性更強、時效性更高的關心關愛措施,不定期組織人社、衛健、司法、工青婦等單位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勞動維權、心理咨詢、政策解讀等服務,開展“黨群相約、親青課堂”暑期關愛行動,累計解決新就業群體心理壓力大、子女暑期看護難等困難問題89個。
針對快遞外賣員群體,馬村街道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組織、有陣地、臨街區等優勢,打造開放式快遞外賣小哥“紅色家園”,簽署“小哥公約”49份,設置“微心愿”墻,精準對接快遞外賣員群體需求,量身定制關愛禮包,打造“標準化+個性化”服務清單,社區黨組織累計收集、領辦、圓夢“微心愿”56個;同時,設立紅色商戶街區,開展快遞外賣員憑紅色積分進店消費打折活動。針對貨車司機群體,馮營街道依托駿通物流園區,建設貨車司機“紅色家園”,成立“車輪上”流動黨支部,開展給貨車司機寫一封信、進行一次政治家訪、贈送一個禮包、組織一次走訪慰問等系列關愛活動;組建“貨車司機群體法律援助服務團”,為貨車司機提供公益普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幫助解決停車位不足、貨運通道不暢等難題,累計開展關心關愛活動332人次,服務貨車司乘人員620余人次,提供咨詢服務130余人次,發放交通安全宣傳資料1000余份。
織密“紅色網絡”
組織連“新”
馬村區立足新就業群體特點,開展新興領域黨建攻堅行動,實施組織賦能、暖心關愛、教育提質等3項活動,傳遞黨組織溫暖,提升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質效。堅持條塊聯動、分類施策,集中力量對全區有實體、有人員、有業務活動的新就業群體組織進行地毯式排查,進行臺賬化動態管理,做到底清數明,夯實新就業群體黨建基礎。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員”活動,全面排查從業人員中的流動黨員、隱形黨員,引導流動黨員轉入黨組織關系,通過單獨建、聯合建、兜底建等方式,推進黨組織應建盡建;對暫不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企業,精準選派黨建指導員,推動實現“兩個覆蓋”。出臺《馬村區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八條措施》,細化權益維護、就業創業、困難幫扶等服務舉措,送出政策禮包,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網絡平臺從業群體,以焦作市鴻運電商直播小鎮為載體,發揮集聚效應,成立中共焦作市鴻運電商直播小鎮支部委員會,傳遞正能量、紅動力,帶動入駐直播電商企業14家,引領直播青年群體139人。采取“黨員+龍頭+新手”模式,組織黨員先鋒、龍頭企業提供現場教學,利用黨員直播間進行傳統電商、坐播培訓,在選品區進行走播帶貨演練,孵化出創業團隊20支,培訓創業人員60余名,幫助10余名脫貧戶居家寶媽找到就業方向,帶動群眾就業創業,有效催生共富效應。
爭做“紅色先鋒”
治理融“新”
“我們送外賣的,每天跑的地方多,接觸的人也多,發現哪個小區(樓院)有安全隱患,隨手拍下來發給社區,還能領取積分兌換生活物品。”待王街道外賣員王順義邊翻看手機記錄邊說。馬村區注重發揮快遞員、外賣員、貨運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機動靈活、服務范圍廣、群眾接觸多的優勢,開展“亮身份·當先鋒”“隨手拍·順手做”等系列活動,引導新就業群體擔任“平安宣傳員”“隱患預警員”“志愿服務員”“反詐騙宣傳員”等,發揮“移動探頭”作用,將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融入城市基層治理大局。
演馬街道開展新興領域“初心”行動,發動黨員貨車司機亮身份、亮標識、亮承諾,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偷盜車輛燃油、車輛檢測“黃牛”辦理、強硬執法等行為;針對新興領域實際,研究制訂主題教育專項方案,實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聯學聯建活動,提升集中學習效果,定期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萬方鋁業、健康元等企業開展“黨員品牌工程”“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在黨員中倡樹敢于擔當、奉獻在先的作風,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氛圍。
記者 杜挺勇 通訊員 牛靖怡
總值班:李相宜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張曉青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