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罕見的“無風起浪”是怎樣產生的——專家解讀北方海域罕見異常高潮位現象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在沒有明顯的寒潮、臺風情況下,從江蘇南通直到遼寧省沿岸,我國北方海域近日突發異常高潮位,多地出現海水倒灌。
自然資源部專家初步研判認為,這一現象主要與外海堆積海水震蕩回流疊加天文高潮有關。
“很多都是新記錄,國內外沒有過”
“在沒有明顯的風浪情況下,忽然產生這么大范圍的增水,國外沒有記錄,國內記載也沒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暴潮預報室預報組組長傅賜福說。
據自然資源部22日信息,20日傍晚到21日下午,在無明顯的大氣運動的情況下,渤海和黃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出現80到160厘米的增水,遼寧省沿岸出現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和山東省煙臺市出現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天津市、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濰坊市和威海市出現達到當地黃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此外,19日中午,江蘇南通沿海還出現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本次異常增水過程強且持續時間長,1米左右的異常增水在渤海沿岸持續時間超過20小時,疊加天文高潮,導致21日凌晨前后遼寧省多個潮位站出現破歷史記錄的高潮位,遼寧、河北、天津等多地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清容說,這次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異常增水影響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具有極端性,歷史罕見。
“關鍵是沒有風,這種類型的現象沒有發生過”
“范圍這么廣,時間這么長,將近1天時間里維持1米以上的增水,難以想象!”傅賜福說。
增水是氣象潮的一種,指的是由強向岸風、高大氣壓及波浪進流等引起的海水向岸邊上漲的現象,增水時海岸常被水淹沒。
而此次大范圍增水,是在沒有風的情況下發生的。
劉清容說,本次異常增水前期,受強冷空氣和出海氣旋共同影響,10月18日上午至19日上午,渤海沿岸出現最大280厘米的風暴增水。19日早上開始,受冷空氣東移影響,渤海、黃海北部和中部以強北向大風為主。19日早上至20日上午,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的風暴增水先后出現顯著回落,并轉為大幅風暴減水,大量海水在外海堆積。20日夜間到21日早晨,堆積的海水震蕩回流,正好疊加在當地天文高潮上,導致遼寧、河北和天津等地沿岸普遍潮位較高。
“水往低處流,在重力作用下,此次震蕩回流范圍非常大。黃海、渤海地區有一個100至160厘米的增水,維持100厘米左右超過20個小時。”傅賜福說,難以想象,要多大力量才能使這么大范圍的海水“堵”在一個地方不動,超出目前的普遍認知,特別是在沒有大風以及寒潮、臺風的情況下,其發生機制機理有待深入研究。
“對溫帶風暴潮,從沒預警這么長時間”
“我們從15號開始關注,16號下午發出風暴潮預警消息,17號開始發警報,到22號17時解除警報,大體持續了7天,對溫帶風暴潮從沒有預警這么長時間。”傅賜福說。
據悉,自然資源部已于10月21日啟動海洋災害四級應急響應并派出5個專家組趕赴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指導地方核查部分岸段異常增水情況,做好災情調查和評估工作。
劉清容說,下一步要加強復雜風暴潮過程的研究,分析天文大潮和特殊天氣系統耦合機制。要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數值預報和智能預測相結合的綜合預報預警系統,提升模型預報精度和快速響應能力。還應加強海洋災害監測能力建設,采用新的監測手段和監測技術,優化監測網布局,形成立體監測網,以提升對沿海地區漫堤、漫灘災害的監測能力。
“此次北方海域突發異常增水過程,具有極端性、偶發性,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就是在全球氣候異常的情況下,天氣極端事件有可能就在靜悄悄中到來,不會敲鑼打鼓發生,要加強新型自然災害研究,時刻做好海洋預警,為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傅賜福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罕見的“無風起浪”是怎樣產生的——專家解讀北方海域罕見異常高潮位現象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在沒有明顯的寒潮、臺風情況下,從江蘇南通直到遼寧省沿岸,我國北方海域近日突發異常高潮位,多地出現海水倒灌。
自然資源部專家初步研判認為,這一現象主要與外海堆積海水震蕩回流疊加天文高潮有關。
“很多都是新記錄,國內外沒有過”
“在沒有明顯的風浪情況下,忽然產生這么大范圍的增水,國外沒有記錄,國內記載也沒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暴潮預報室預報組組長傅賜福說。
據自然資源部22日信息,20日傍晚到21日下午,在無明顯的大氣運動的情況下,渤海和黃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出現80到160厘米的增水,遼寧省沿岸出現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和山東省煙臺市出現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天津市、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濰坊市和威海市出現達到當地黃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此外,19日中午,江蘇南通沿海還出現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本次異常增水過程強且持續時間長,1米左右的異常增水在渤海沿岸持續時間超過20小時,疊加天文高潮,導致21日凌晨前后遼寧省多個潮位站出現破歷史記錄的高潮位,遼寧、河北、天津等多地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清容說,這次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異常增水影響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具有極端性,歷史罕見。
“關鍵是沒有風,這種類型的現象沒有發生過”
“范圍這么廣,時間這么長,將近1天時間里維持1米以上的增水,難以想象!”傅賜福說。
增水是氣象潮的一種,指的是由強向岸風、高大氣壓及波浪進流等引起的海水向岸邊上漲的現象,增水時海岸常被水淹沒。
而此次大范圍增水,是在沒有風的情況下發生的。
劉清容說,本次異常增水前期,受強冷空氣和出海氣旋共同影響,10月18日上午至19日上午,渤海沿岸出現最大280厘米的風暴增水。19日早上開始,受冷空氣東移影響,渤海、黃海北部和中部以強北向大風為主。19日早上至20日上午,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的風暴增水先后出現顯著回落,并轉為大幅風暴減水,大量海水在外海堆積。20日夜間到21日早晨,堆積的海水震蕩回流,正好疊加在當地天文高潮上,導致遼寧、河北和天津等地沿岸普遍潮位較高。
“水往低處流,在重力作用下,此次震蕩回流范圍非常大。黃海、渤海地區有一個100至160厘米的增水,維持100厘米左右超過20個小時。”傅賜福說,難以想象,要多大力量才能使這么大范圍的海水“堵”在一個地方不動,超出目前的普遍認知,特別是在沒有大風以及寒潮、臺風的情況下,其發生機制機理有待深入研究。
“對溫帶風暴潮,從沒預警這么長時間”
“我們從15號開始關注,16號下午發出風暴潮預警消息,17號開始發警報,到22號17時解除警報,大體持續了7天,對溫帶風暴潮從沒有預警這么長時間。”傅賜福說。
據悉,自然資源部已于10月21日啟動海洋災害四級應急響應并派出5個專家組趕赴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指導地方核查部分岸段異常增水情況,做好災情調查和評估工作。
劉清容說,下一步要加強復雜風暴潮過程的研究,分析天文大潮和特殊天氣系統耦合機制。要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數值預報和智能預測相結合的綜合預報預警系統,提升模型預報精度和快速響應能力。還應加強海洋災害監測能力建設,采用新的監測手段和監測技術,優化監測網布局,形成立體監測網,以提升對沿海地區漫堤、漫灘災害的監測能力。
“此次北方海域突發異常增水過程,具有極端性、偶發性,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就是在全球氣候異常的情況下,天氣極端事件有可能就在靜悄悄中到來,不會敲鑼打鼓發生,要加強新型自然災害研究,時刻做好海洋預警,為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傅賜福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