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蘭州7月28日電 題:穿越隧道斜井山路 甘肅隴南暴雨開辟“生命救援通道”
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7月22日至24日,甘肅省隴南市境內普降中到大雨,局地發(fā)生暴雨乃至大暴雨。其中,隴南市武都區(qū)三河鎮(zhèn)24小時最大降雨量227.4毫米,超過2011年雨量監(jiān)測點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24日上午,正在隴南市城區(qū)帶父親看病的三河鎮(zhèn)姚溝村黨支部書記談金貴,接到村民求救電話。他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災情,并驅車火速趕往災區(qū)。
當車行至三河鎮(zhèn)鎮(zhèn)區(qū)附近,省道S206線公路被暴洪泥石流撕開200多米的口子。談金貴明白,這意味著外界進入姚溝村的唯一一條公路斷了。他嘗試再次聯(lián)系三社村民,電話再也無法接通。此時,姚溝村外嫁女子趙青因聯(lián)系不到父親也趕到三河鎮(zhèn)求助。
道路中斷、通信中斷,姚溝村失聯(lián),被困群眾情況不明。
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帶領各類救援力量向災區(qū)挺進。公路、消防、工程施工隊等搶通人員迅速集結,繞過中斷的省道S206線,肩扛手提應急鋼架橋組件,沿著河道三次嘗試架橋終獲成功。
經(jīng)前方指揮部會商研判,決定派出一支由隴南市消防救援支隊12名隊員、談金貴等6名鎮(zhèn)村干部以及趙青等3名向導組成的黨員突擊隊,以最快速度向更深處挺進。
然而,他們行進不到2小時,便接二連三遭遇斷頭路,只能折返。
“到處都是水毀公路,向導帶我們翻山繞過一截斷頭路,又遇上另一截斷頭路,越往山里水毀越嚴重,有的甚至找不到路基在哪兒。”黨員突擊隊領隊、隴南市消防救援支隊政治委員賈國強說。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向導趙青突然提起15年前她在娘家上小學時,曾走過的一條山野小路可抵達災區(qū)。
“對對對!現(xiàn)在G75武罐高速公路西秦嶺隧道的一條斜井就與那條小路相連。當年高速路施工時,我曾在里面拉過渣土。”談金貴補充道。
一段高速公路隧道的斜井,加上一條村民回憶的山野小路,很可能連成一條通往大山深處重災區(qū)的“生命救援通道”。
24日22時50分許,高速公路工作人員結合地圖,經(jīng)現(xiàn)場踏勘,最終確定西秦嶺隧道上行線4號緊急停車帶附近一個斜井通風道為救援通道。
25日0時30分許,賈國強和他的突擊小分隊一頭扎進隧道斜井,開啟探路救援新征程。700多米長隧道,他們打著手電筒,用時20分鐘順利通過。
走出斜井,到達深山谷底。眼前漆黑一片,趙青只能憑借自己兒時模糊的記憶帶領大家摸索前行。
他們冒著山洪、滑坡、塌方落石的危險,涉水過河,順著布滿荊棘雜草的小道急行軍。
突擊小分隊用雙腳征服3座大山的艱難險阻,于25日5時23分許抵達姚溝村,成為到達這里的第一支救援力量。
此時,天剛蒙蒙亮,可以看到山體滑坡量很大,有房屋被滑坡沖入河道,洪水尚未完全退去。
救援隊員高聲呼喊,很快就有回應。看到救援人員,與外界失聯(lián)的受災群眾激動不已。他們在門前空地上點燃篝火,又在家里煮了稀飯和土豆,為翻山越嶺而來的突擊隊驅寒充饑。
救援隊第一時間勘驗災害現(xiàn)場,并通過衛(wèi)星電話向指揮部報告現(xiàn)場情況。
得知“生命救援通道”已經(jīng)打通,前方指揮部立即增派由隴南市森林消防支隊、鄉(xiāng)鎮(zhèn)干部組成的第二批救援隊伍,將急需物資運送到災區(qū)一線。
“25日8時,我們背負8箱方便面、30包壓縮餅干、1箱速熱米飯、1箱自熱火鍋等食品以及防疫物資、通訊基站等,從西秦嶺隧道出發(fā),沿著突擊隊搶通的‘生命救援通道’,于14時許成功抵達災區(qū)。”隴南市森林消防支隊武都大隊中隊長祁雙紅說。
兩支救援力量合兵一處,不斷擴大搜救范圍。他們利用鐵鍬、鋤頭、簡單機械不斷挖掘,全力以赴尋找失聯(lián)人員蹤跡。
“部分坍塌房屋位移了50多米,在那里我們找到了失聯(lián)人員的手機、身份證、西服等。”祁雙紅說,初步推測,失聯(lián)人員可能被暴洪泥石流沖向下游,他們將沿著河道持續(xù)搜尋。
26日,隨著靠近姚溝村的部分道路初步恢復,被困村民陸續(xù)被轉移下山。趙青也攙扶著父親走出了靠近山崖的老家。
甘肅省隴南市地處秦巴山區(qū)、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qū)域,屬秦嶺褶皺系地質構造,山高坡陡谷狹,地質構造復雜,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qū)。
截至27日,此次強降雨已造成甘肅省隴南市9縣(區(qū))17.9萬人受災。所幸由于監(jiān)測預警及時,轉移救援有力,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
27日15時,甘肅省啟動省級自然災害救助四級應急響應,隴南市正在落實災害救助各項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蘭州7月28日電 題:穿越隧道斜井山路 甘肅隴南暴雨開辟“生命救援通道”
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7月22日至24日,甘肅省隴南市境內普降中到大雨,局地發(fā)生暴雨乃至大暴雨。其中,隴南市武都區(qū)三河鎮(zhèn)24小時最大降雨量227.4毫米,超過2011年雨量監(jiān)測點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24日上午,正在隴南市城區(qū)帶父親看病的三河鎮(zhèn)姚溝村黨支部書記談金貴,接到村民求救電話。他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災情,并驅車火速趕往災區(qū)。
當車行至三河鎮(zhèn)鎮(zhèn)區(qū)附近,省道S206線公路被暴洪泥石流撕開200多米的口子。談金貴明白,這意味著外界進入姚溝村的唯一一條公路斷了。他嘗試再次聯(lián)系三社村民,電話再也無法接通。此時,姚溝村外嫁女子趙青因聯(lián)系不到父親也趕到三河鎮(zhèn)求助。
道路中斷、通信中斷,姚溝村失聯(lián),被困群眾情況不明。
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帶領各類救援力量向災區(qū)挺進。公路、消防、工程施工隊等搶通人員迅速集結,繞過中斷的省道S206線,肩扛手提應急鋼架橋組件,沿著河道三次嘗試架橋終獲成功。
經(jīng)前方指揮部會商研判,決定派出一支由隴南市消防救援支隊12名隊員、談金貴等6名鎮(zhèn)村干部以及趙青等3名向導組成的黨員突擊隊,以最快速度向更深處挺進。
然而,他們行進不到2小時,便接二連三遭遇斷頭路,只能折返。
“到處都是水毀公路,向導帶我們翻山繞過一截斷頭路,又遇上另一截斷頭路,越往山里水毀越嚴重,有的甚至找不到路基在哪兒。”黨員突擊隊領隊、隴南市消防救援支隊政治委員賈國強說。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向導趙青突然提起15年前她在娘家上小學時,曾走過的一條山野小路可抵達災區(qū)。
“對對對!現(xiàn)在G75武罐高速公路西秦嶺隧道的一條斜井就與那條小路相連。當年高速路施工時,我曾在里面拉過渣土。”談金貴補充道。
一段高速公路隧道的斜井,加上一條村民回憶的山野小路,很可能連成一條通往大山深處重災區(qū)的“生命救援通道”。
24日22時50分許,高速公路工作人員結合地圖,經(jīng)現(xiàn)場踏勘,最終確定西秦嶺隧道上行線4號緊急停車帶附近一個斜井通風道為救援通道。
25日0時30分許,賈國強和他的突擊小分隊一頭扎進隧道斜井,開啟探路救援新征程。700多米長隧道,他們打著手電筒,用時20分鐘順利通過。
走出斜井,到達深山谷底。眼前漆黑一片,趙青只能憑借自己兒時模糊的記憶帶領大家摸索前行。
他們冒著山洪、滑坡、塌方落石的危險,涉水過河,順著布滿荊棘雜草的小道急行軍。
突擊小分隊用雙腳征服3座大山的艱難險阻,于25日5時23分許抵達姚溝村,成為到達這里的第一支救援力量。
此時,天剛蒙蒙亮,可以看到山體滑坡量很大,有房屋被滑坡沖入河道,洪水尚未完全退去。
救援隊員高聲呼喊,很快就有回應。看到救援人員,與外界失聯(lián)的受災群眾激動不已。他們在門前空地上點燃篝火,又在家里煮了稀飯和土豆,為翻山越嶺而來的突擊隊驅寒充饑。
救援隊第一時間勘驗災害現(xiàn)場,并通過衛(wèi)星電話向指揮部報告現(xiàn)場情況。
得知“生命救援通道”已經(jīng)打通,前方指揮部立即增派由隴南市森林消防支隊、鄉(xiāng)鎮(zhèn)干部組成的第二批救援隊伍,將急需物資運送到災區(qū)一線。
“25日8時,我們背負8箱方便面、30包壓縮餅干、1箱速熱米飯、1箱自熱火鍋等食品以及防疫物資、通訊基站等,從西秦嶺隧道出發(fā),沿著突擊隊搶通的‘生命救援通道’,于14時許成功抵達災區(qū)。”隴南市森林消防支隊武都大隊中隊長祁雙紅說。
兩支救援力量合兵一處,不斷擴大搜救范圍。他們利用鐵鍬、鋤頭、簡單機械不斷挖掘,全力以赴尋找失聯(lián)人員蹤跡。
“部分坍塌房屋位移了50多米,在那里我們找到了失聯(lián)人員的手機、身份證、西服等。”祁雙紅說,初步推測,失聯(lián)人員可能被暴洪泥石流沖向下游,他們將沿著河道持續(xù)搜尋。
26日,隨著靠近姚溝村的部分道路初步恢復,被困村民陸續(xù)被轉移下山。趙青也攙扶著父親走出了靠近山崖的老家。
甘肅省隴南市地處秦巴山區(qū)、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qū)域,屬秦嶺褶皺系地質構造,山高坡陡谷狹,地質構造復雜,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qū)。
截至27日,此次強降雨已造成甘肅省隴南市9縣(區(qū))17.9萬人受災。所幸由于監(jiān)測預警及時,轉移救援有力,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
27日15時,甘肅省啟動省級自然災害救助四級應急響應,隴南市正在落實災害救助各項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