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正是高校錄取季,“95后”清華大學畢業生左清宇重新高考、走進成都中醫藥大學的視頻火了。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連續四個學期獲得優秀獎學金的左清宇堅信:“九年制中醫學專業,我走對了路!”
2021至2023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多所高校,中醫學類多個本科專業在學校所在省份的錄取最低分逐年上升,頗受考生青睞。
成都中醫藥大學招生就業處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今年學校本科專業中醫學(五年制)、針灸推拿學在四川省的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比2023年高了8分、6分,比2022年均高了18分;位次分別較2022年上升約1700位和300多位。
校園之外,上夜校學中醫也在成為職場年輕人“夜生活”的新選擇。
晚上6點,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門診大廳燈火通明,針灸科主任中醫師張宜默帶著一群年輕“徒弟”,認真習練中醫傳統功法易筋經。每周一次的中醫夜校課上,應“徒弟”們強烈要求,張宜默總會多教幾個“招式”,原本一小時的課程常常8點以后才結束。
“人們健康理念的改變是動力,預防治療一體化健康服務是吸引力。”院長張威沒有想到,這樣的中醫夜校第一期就有300多人報名,第二期報名人數幾乎翻倍,第三期竟多達近千人。
中藥代茶飲成白領辦公桌“標配”,“中藥版”冰鎮酸梅湯超越“快樂肥宅水”,上班族擠滿中醫醫院夜間推拿門診……傳統中醫藥因其“治未病”的理念與功用,正在逐步深入年輕人的現代生活。
在杭州工作的年輕白領陳曉喜歡自制節氣藥膳、中藥代茶飲。遇有頭疼腦熱,她還能根據癥狀判斷病情,自己煎煮中藥湯劑解決。
中醫藥還吸引了不少年輕西醫“轉行”投身其中。
六年前,王曼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耳鼻咽喉科工作。漢晉唐經方、針灸等適宜技術……跟隨科主任王俊閣學到的“本事”,讓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的王曼越來越感到,應對疑難病和許多慢性病,中醫藥有獨特優勢。
“‘能中會西’給診療帶來很大助益。”王曼計劃加強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研究,持續提升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力。
《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中醫藥文化活動和產品供給,完善中醫藥教育體系,增強了公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和認同,為年輕人“學中醫”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機遇。
“我國有中醫和西醫兩套醫學,從不同角度把握人體的健康,各有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中醫藥事業的繼承者和創新者、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記者田曉航、黃筱)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正是高校錄取季,“95后”清華大學畢業生左清宇重新高考、走進成都中醫藥大學的視頻火了。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連續四個學期獲得優秀獎學金的左清宇堅信:“九年制中醫學專業,我走對了路!”
2021至2023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多所高校,中醫學類多個本科專業在學校所在省份的錄取最低分逐年上升,頗受考生青睞。
成都中醫藥大學招生就業處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今年學校本科專業中醫學(五年制)、針灸推拿學在四川省的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比2023年高了8分、6分,比2022年均高了18分;位次分別較2022年上升約1700位和300多位。
校園之外,上夜校學中醫也在成為職場年輕人“夜生活”的新選擇。
晚上6點,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門診大廳燈火通明,針灸科主任中醫師張宜默帶著一群年輕“徒弟”,認真習練中醫傳統功法易筋經。每周一次的中醫夜校課上,應“徒弟”們強烈要求,張宜默總會多教幾個“招式”,原本一小時的課程常常8點以后才結束。
“人們健康理念的改變是動力,預防治療一體化健康服務是吸引力。”院長張威沒有想到,這樣的中醫夜校第一期就有300多人報名,第二期報名人數幾乎翻倍,第三期竟多達近千人。
中藥代茶飲成白領辦公桌“標配”,“中藥版”冰鎮酸梅湯超越“快樂肥宅水”,上班族擠滿中醫醫院夜間推拿門診……傳統中醫藥因其“治未病”的理念與功用,正在逐步深入年輕人的現代生活。
在杭州工作的年輕白領陳曉喜歡自制節氣藥膳、中藥代茶飲。遇有頭疼腦熱,她還能根據癥狀判斷病情,自己煎煮中藥湯劑解決。
中醫藥還吸引了不少年輕西醫“轉行”投身其中。
六年前,王曼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耳鼻咽喉科工作。漢晉唐經方、針灸等適宜技術……跟隨科主任王俊閣學到的“本事”,讓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的王曼越來越感到,應對疑難病和許多慢性病,中醫藥有獨特優勢。
“‘能中會西’給診療帶來很大助益。”王曼計劃加強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研究,持續提升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力。
《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中醫藥文化活動和產品供給,完善中醫藥教育體系,增強了公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和認同,為年輕人“學中醫”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機遇。
“我國有中醫和西醫兩套醫學,從不同角度把握人體的健康,各有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中醫藥事業的繼承者和創新者、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記者田曉航、黃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