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南寧3月21日電 題:南國山鄉的春日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李歡
連續一段時間的綿綿春雨后,廣西平果市榜圩鎮的田野蘇醒,桑枝吐芽。縱橫阡陌間,農人們備種、耕地、施肥……山腳下、溝渠旁,一派不負春光的忙碌場景。
時值三月,既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也是采摘豐收的日子。在榜圩鎮樂圩村的辣椒地里,鮮紅的線椒不時隨風晃動,像一簇簇擺動的小火苗。“再過幾天,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今年我還會搭建大棚種植辣椒新品種,屆時產值更高。”來自四川遂寧的種植戶呂剛說,眼神里滿是憧憬。
他的老鄉羅明武同樣對種植辣椒信心滿滿。“這邊土地肥沃,冬天比較溫暖,非常適合種植反季節辣椒。我去年種了170畝辣椒,收益不錯。”羅明武介紹,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辣椒產業發展較好,每畝產量一季可達5000斤至6000斤,產品不愁銷路,四川、湖南、山西等地客商經常催貨。
近年來,榜圩鎮推動樂圩村發展815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輻射帶動附近的長安村、紫塘村、隆足村等種植辣椒超過3000畝。由于辣椒增收成效明顯,“冬閑田”成為群眾的“增收田”。
辣椒產業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土地租金收入,也為大家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今年45歲的村民陳翠青最近忙著在地里采收辣椒,下午工作結束時便可領取現金報酬。對陳翠青而言,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家里有老人走不開,在家門口務工實現了照顧家庭和增收兩不誤。“除了摘辣椒,我平時也會做些施肥除草的活兒,不忙的時候就幫丈夫在家里養蠶。收入有保障,生活有盼頭。”陳翠青說。
榜圩鎮黨委書記張磊介紹,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當地立足資源稟賦,以特色賦能產業,努力探索合適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方向,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突出市場“有優勢”、產品“立得住”、銷售“巧錯峰”,走差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除了促進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榜圩鎮也多渠道增加群眾產業收入。結合群眾一直有養牛的傳統,當地不斷增強鄉村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產業與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持續增收。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當地村集體投入土地或資金參與產業項目,所得收益按比例分配,分別在永旺村、常星村、榜圩村等地建設“犇”富肉牛養殖基地、常星木材加工廠、北部鄉鎮建材市場等產業基地。許多農戶參與其中,增收渠道得以拓寬。
在永旺村敢桑屯的牛舍里,一頭頭健壯的肉牛正在悠閑地吃著草料。“這個肉牛養殖場屬于村集體經濟,飼養肉牛30頭、牛犢30頭,預計出欄收入超過100萬元。”永旺村黨總支部書記韋麗葵說,養殖場通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和村屯發展肉牛產業。目前,肉牛項目已帶動本村30余戶農戶養殖肉牛300多頭,預計產值超700萬元。
在當地建材市場,一家家門面已開門營業,琳瑯滿目的建材產品映入眼簾,磚瓦、油漆、地板等一應俱全,入股的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從門面租金收入中獲得分紅。一名群眾說,建材市場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大大方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位于廣西西南部的榜圩鎮,群山連綿,曾經遭遇產業單一的困擾。隨著思路理念的變化,如今鄉村產業正“破繭而出”,項目多點開花。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當地鄉村活力滿滿。數據顯示,當地已發展農民合作社88個,特色產業覆蓋率為97.64%,有效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增效、群眾增收。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南寧3月21日電 題:南國山鄉的春日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李歡
連續一段時間的綿綿春雨后,廣西平果市榜圩鎮的田野蘇醒,桑枝吐芽。縱橫阡陌間,農人們備種、耕地、施肥……山腳下、溝渠旁,一派不負春光的忙碌場景。
時值三月,既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也是采摘豐收的日子。在榜圩鎮樂圩村的辣椒地里,鮮紅的線椒不時隨風晃動,像一簇簇擺動的小火苗。“再過幾天,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今年我還會搭建大棚種植辣椒新品種,屆時產值更高。”來自四川遂寧的種植戶呂剛說,眼神里滿是憧憬。
他的老鄉羅明武同樣對種植辣椒信心滿滿。“這邊土地肥沃,冬天比較溫暖,非常適合種植反季節辣椒。我去年種了170畝辣椒,收益不錯。”羅明武介紹,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辣椒產業發展較好,每畝產量一季可達5000斤至6000斤,產品不愁銷路,四川、湖南、山西等地客商經常催貨。
近年來,榜圩鎮推動樂圩村發展815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輻射帶動附近的長安村、紫塘村、隆足村等種植辣椒超過3000畝。由于辣椒增收成效明顯,“冬閑田”成為群眾的“增收田”。
辣椒產業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土地租金收入,也為大家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今年45歲的村民陳翠青最近忙著在地里采收辣椒,下午工作結束時便可領取現金報酬。對陳翠青而言,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家里有老人走不開,在家門口務工實現了照顧家庭和增收兩不誤。“除了摘辣椒,我平時也會做些施肥除草的活兒,不忙的時候就幫丈夫在家里養蠶。收入有保障,生活有盼頭。”陳翠青說。
榜圩鎮黨委書記張磊介紹,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當地立足資源稟賦,以特色賦能產業,努力探索合適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方向,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突出市場“有優勢”、產品“立得住”、銷售“巧錯峰”,走差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除了促進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榜圩鎮也多渠道增加群眾產業收入。結合群眾一直有養牛的傳統,當地不斷增強鄉村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產業與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持續增收。
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當地村集體投入土地或資金參與產業項目,所得收益按比例分配,分別在永旺村、常星村、榜圩村等地建設“犇”富肉牛養殖基地、常星木材加工廠、北部鄉鎮建材市場等產業基地。許多農戶參與其中,增收渠道得以拓寬。
在永旺村敢桑屯的牛舍里,一頭頭健壯的肉牛正在悠閑地吃著草料。“這個肉牛養殖場屬于村集體經濟,飼養肉牛30頭、牛犢30頭,預計出欄收入超過100萬元。”永旺村黨總支部書記韋麗葵說,養殖場通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和村屯發展肉牛產業。目前,肉牛項目已帶動本村30余戶農戶養殖肉牛300多頭,預計產值超700萬元。
在當地建材市場,一家家門面已開門營業,琳瑯滿目的建材產品映入眼簾,磚瓦、油漆、地板等一應俱全,入股的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從門面租金收入中獲得分紅。一名群眾說,建材市場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大大方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位于廣西西南部的榜圩鎮,群山連綿,曾經遭遇產業單一的困擾。隨著思路理念的變化,如今鄉村產業正“破繭而出”,項目多點開花。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當地鄉村活力滿滿。數據顯示,當地已發展農民合作社88個,特色產業覆蓋率為97.64%,有效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增效、群眾增收。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