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成就千年瓷都景德鎮“滿城瓷器千座窯”的城市風貌。而今,當地對遍布全城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進行系統梳理、精心打造,讓“滿城瓷器千座館”成為新的文化標識。
“千館之城”,千般風華。景德鎮承古啟新,找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接點,讓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在傳承、創新和交融中,進一步活起來、亮起來、潮起來。漫步景德鎮,人們得以在一座座館里讀懂千年瓷都的詩與遠方。
傳承之火
仲夏時節,陶陽里人頭攢動,共期一場時光的重燃。
陶瓷考古學家、手工匠人們齊聚一堂,觀看徐家窯復燒點火。始建于明末的徐家窯,是景德鎮一處年代古老、保存完整的柴窯,也是薪火相傳的象征。
復燒,既是對歷史的復原,更是對傳統的致敬。
“這里的柱子、石墩,都是按照當年的面貌重建的。”曾參與過徐家窯修復的景德鎮燒煉非遺傳承人余喜來說。如今,以徐家窯為核心的明清窯作群已成“網紅”打卡點。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景德鎮遺留下的老窯址、古巷弄、舊宅邸,勾勒出城市的歷史輪廓。
去“有瓷兒的地方”探館,逐漸成為旅游新風尚。景德鎮趁勢打造“千館之城”,上線大數據、小程序等平臺,為游客提供指引。
“在‘千館之城’的打造中,我們不另起爐灶,不花重金,而是堅持對現有場館數字賦能、優化提升、整體展示。”景德鎮市文廣新旅局局長盛璟晶介紹,目前已發布首批330家場館。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是千年瓷都穿越時空的城市地標。
步入御窯博物館,與卡通文物IP“碎碎鴨”合影,到博物館“星空穹頂”下打卡……多元化內涵陳設、數字化活態呈現,讓游客流連忘返。
“讓文物活起來、講故事,才能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景德鎮的陶瓷歷史文化。”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說。去年,景德鎮各類博物館接待游客566萬人次,同比增長162%。
活態傳承是最好的保護,讓陶瓷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綻放出恒久的文明光彩。
創新之光
綠如春水初生,紅似朝霞欲上……高溫顏色釉,名列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
過去十多年里,景德鎮華玉陶瓷研究院常務院長程麗華帶領百余名陶瓷工匠不斷鉆研制瓷技藝,在傳統制瓷工藝基礎上創新出20余項專利技術。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陶瓷藝術更加絢麗,走進千家萬戶。”程麗華說。
景德鎮華玉陶瓷研究院已入選首批“千館之城”,其所在的名坊園匯集了129家手工制瓷知名企業。
創新,是中國陶瓷文化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在陶藝街“字非字”工作室,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尹志軍將書法筆畫拆解后,以設計為魂、繪畫為魄,重構文字之美,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在畫紅畫廊,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王志遠,創新山水畫表現形式,尋找更符合百姓審美的元素,讓藝術更貼近生活,其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在昌南新區,景德鎮微瓷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將陶瓷3D打印技術精確度提升至0.2mm,作品經過1350攝氏度燒結,解決了易塌陷、難拼接等難題……
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賦予了千年瓷都傳承創新的歷史使命。五年來,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創新之路愈發明晰。
一家家科技創新型企業、陶藝工作室被納入“千館之城”,千年瓷都創意創新熱潮涌動。
交融之美
6月中旬,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落幕。
這場兩年一屆的競賽展匯聚了48個國家和地區的陶瓷藝術精品,千余件作品風格各異,吸引了全球陶藝愛好者的目光。
“雙年展是面向世界的國際陶瓷競賽展,點燃了國內外陶瓷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促進了文化交流。”景德鎮陶瓷大學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長呂品昌說。
千百年來,景德鎮瓷器漂洋過海,成為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橋梁。而今,這座城市似一塊磁石,吸引著尋夢人的腳步。
在三寶國際瓷谷,沉醉于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法國女青年開彌在此生活了近10年,操一口流利漢語的她,把陶瓷藝術過成了生活的詩篇;
在景德鎮美術館,來自阿拉伯國家的14位藝術家駐場創作,在瓷上展現中阿文化交流的大美之藝;
在老瓷廠旁的里弄,土耳其青年哈肯夫婦攜手開了一間工作室,讓指尖的瓷泥化作跨越國界的語言……
景德鎮,已成為許多藝術家心靈的棲息地。高峰期,全球5000多名“洋景漂”來此創作,“千館之城”正向他們敞開懷抱。
“國際陶藝學會年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但在景德鎮,每一天都是交流的盛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席托比恩認為,“千館之城”的構想,體現了景德鎮獨有的文化韻味與創新精神。
千年瓷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穿越時空的瓷音清響。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成就千年瓷都景德鎮“滿城瓷器千座窯”的城市風貌。而今,當地對遍布全城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進行系統梳理、精心打造,讓“滿城瓷器千座館”成為新的文化標識。
“千館之城”,千般風華。景德鎮承古啟新,找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接點,讓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在傳承、創新和交融中,進一步活起來、亮起來、潮起來。漫步景德鎮,人們得以在一座座館里讀懂千年瓷都的詩與遠方。
傳承之火
仲夏時節,陶陽里人頭攢動,共期一場時光的重燃。
陶瓷考古學家、手工匠人們齊聚一堂,觀看徐家窯復燒點火。始建于明末的徐家窯,是景德鎮一處年代古老、保存完整的柴窯,也是薪火相傳的象征。
復燒,既是對歷史的復原,更是對傳統的致敬。
“這里的柱子、石墩,都是按照當年的面貌重建的。”曾參與過徐家窯修復的景德鎮燒煉非遺傳承人余喜來說。如今,以徐家窯為核心的明清窯作群已成“網紅”打卡點。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景德鎮遺留下的老窯址、古巷弄、舊宅邸,勾勒出城市的歷史輪廓。
去“有瓷兒的地方”探館,逐漸成為旅游新風尚。景德鎮趁勢打造“千館之城”,上線大數據、小程序等平臺,為游客提供指引。
“在‘千館之城’的打造中,我們不另起爐灶,不花重金,而是堅持對現有場館數字賦能、優化提升、整體展示。”景德鎮市文廣新旅局局長盛璟晶介紹,目前已發布首批330家場館。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是千年瓷都穿越時空的城市地標。
步入御窯博物館,與卡通文物IP“碎碎鴨”合影,到博物館“星空穹頂”下打卡……多元化內涵陳設、數字化活態呈現,讓游客流連忘返。
“讓文物活起來、講故事,才能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景德鎮的陶瓷歷史文化。”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說。去年,景德鎮各類博物館接待游客566萬人次,同比增長162%。
活態傳承是最好的保護,讓陶瓷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綻放出恒久的文明光彩。
創新之光
綠如春水初生,紅似朝霞欲上……高溫顏色釉,名列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
過去十多年里,景德鎮華玉陶瓷研究院常務院長程麗華帶領百余名陶瓷工匠不斷鉆研制瓷技藝,在傳統制瓷工藝基礎上創新出20余項專利技術。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陶瓷藝術更加絢麗,走進千家萬戶。”程麗華說。
景德鎮華玉陶瓷研究院已入選首批“千館之城”,其所在的名坊園匯集了129家手工制瓷知名企業。
創新,是中國陶瓷文化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在陶藝街“字非字”工作室,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尹志軍將書法筆畫拆解后,以設計為魂、繪畫為魄,重構文字之美,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在畫紅畫廊,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王志遠,創新山水畫表現形式,尋找更符合百姓審美的元素,讓藝術更貼近生活,其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在昌南新區,景德鎮微瓷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將陶瓷3D打印技術精確度提升至0.2mm,作品經過1350攝氏度燒結,解決了易塌陷、難拼接等難題……
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賦予了千年瓷都傳承創新的歷史使命。五年來,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創新之路愈發明晰。
一家家科技創新型企業、陶藝工作室被納入“千館之城”,千年瓷都創意創新熱潮涌動。
交融之美
6月中旬,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落幕。
這場兩年一屆的競賽展匯聚了48個國家和地區的陶瓷藝術精品,千余件作品風格各異,吸引了全球陶藝愛好者的目光。
“雙年展是面向世界的國際陶瓷競賽展,點燃了國內外陶瓷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促進了文化交流。”景德鎮陶瓷大學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長呂品昌說。
千百年來,景德鎮瓷器漂洋過海,成為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橋梁。而今,這座城市似一塊磁石,吸引著尋夢人的腳步。
在三寶國際瓷谷,沉醉于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法國女青年開彌在此生活了近10年,操一口流利漢語的她,把陶瓷藝術過成了生活的詩篇;
在景德鎮美術館,來自阿拉伯國家的14位藝術家駐場創作,在瓷上展現中阿文化交流的大美之藝;
在老瓷廠旁的里弄,土耳其青年哈肯夫婦攜手開了一間工作室,讓指尖的瓷泥化作跨越國界的語言……
景德鎮,已成為許多藝術家心靈的棲息地。高峰期,全球5000多名“洋景漂”來此創作,“千館之城”正向他們敞開懷抱。
“國際陶藝學會年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但在景德鎮,每一天都是交流的盛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席托比恩認為,“千館之城”的構想,體現了景德鎮獨有的文化韻味與創新精神。
千年瓷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穿越時空的瓷音清響。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